为深化校本菁英课程实施,提高活动课程反思效益、以及提供教学现场老师们,在提问引导技术上能更加提升,更聚焦地带领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我校引入Asian Association for Experience Education亚洲体验教育学会(全称,AAEE)助理引导员认证课程。
第一期课程于8月15日至8月16日开展,班主任老师、活动组老师和探索组老师,在学务处副主任李冠皇(KK)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两天为期14小时的培训课程。 亚洲体验教育学会
亚洲体验教育学会(全称,AAEE)是由台湾地区相关专业及学术界人士所共同组成(认证委员会),是亚洲地区最权威的体验教育认证机构。
自2008年施行推动引导员认证以来,此课程及制度持续传播体验学习及引导教学背后的相关知识理论思维、核心精神和重要原则,为当前教育环境注入更多教学方法上的多元面貌与课程机会。
为提升体验教育引导员的专业知能与学习品质,AAEE开班助理引导员、副引导员及正引导员等三个阶段认证课程,并于每个阶段课程结训后,授予认证课程证书,作为申请各该阶段引导员证照的前提。
体验教育基本理论
理论一:Full Value Contract 正向行为原则(FVC)
正向行为原则(FVC)是体验教育非常看重的原则,由成员们订定规约,作为团队发展的基础。李老师通过FVC中的”Be Here”,”Be Safe”和”Be Honest”作为示范,让学员们分组对这三个原则进行定义,并制定相应正向行为准则。
理论二: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经验学习圈
在获得具体经验(What?)之后,通过观察、感受、省思(So what?),产生抽象化概念、价值、信念(Now what?),再运用观念进行实践(Do it.),之后从获取经验开始,循环往复。这是所有学习都应遵循的理论,即经验学习圈。
理论三:Comfort Zone 舒适圈
李老师以游戏引出舒适圈概念,让在舒适圈内外的学员分别介绍舒适与否的原因,并讲解了拓展舒适圈对人的帮助。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当你不能确定自己在做什么时,起码要知道,你正在成长”。 理论四:Challenge by Choice 自发性挑战(CBC)
所有学员均有权利选择参与活动的程度,引导员起鼓励、引导而非逼迫作用;当学员自主选择拓展舒适圈,即符合CBC理论。在菁英课程或是其他活动中,我们应尊重学生个人身体参与的意愿,并鼓励观摩者主动参与讨论,以创造出不同角度的经验价值。 理论五:Adventure Wave
在体验活动中,通过任务说明(行前引导)、活动体验、反思引导的循环进行,学生们会经历波峰波谷,但只要作为基石的FVC足够稳固,学生经过持续学习,一定会不断进步。在这其中,行前的引导和事后的反思是不可或缺。 理论六:Adventure Experience Model 冒险经验模型
过于简单的任务会让学生没有兴致,过于艰难的任务则会使其产生挫败感,因而应当利用难度合适的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舒适圈。
理论七:Team Development Theory团队发展理论
团队发展会经历形成期、冲突期、规范期、发展期、回馈期共五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成员特征不同,引导员则对应其不同的任务。
反思引导实务演练
在观看上海垃圾分类政策实施的相关视频之后,李老师通过12个问题让学员们对视频内容进行回忆和剖析,并进行思考和讨论;之后,李老师又利用经验学习圈,将12个问题进行拆解,以此进行反思引导的示范。
李老师介绍了4F(Facts, Feelings, Findings, Future)技巧,并让学员们根据此技巧将12个问题加以分类,并进行反思引导。随后,李老师提供了四个不同的情境以及相关的问题,让学员们利用4F技巧进行排序,并分组讨论四个F缺一不可的原因。
经过反思引导示范,学员们被分为两个文章组和两个活动组,分别利用文章和活动作为载体,进行引导反思演练。小组针对文章阅读、活动体验后,设计反思引导问句,并推派代表实际演练提问。反思引导模拟体验后,所有学员各抒己见,反馈引导过程的优缺点,之后李老师进行解构、反馈。藉此梳理反思问句设计的脉络,让学员能更快掌握反思引导的关键。
学员们分组轮流向组员进行反思引导,通过设定情景、目标成果、体验感,结合开场白、4F提问、结束语进行。
引导结束后,学员们进行讨论、反思。学员反馈,在引导过程中可能出现被引导者思维跳跃过快,讨论并非按照设想流程进行;对此,李老师指出,只需要关注当下,顺着讨论流进行即可。
所有学员手拉手围成一圈,传递呼啦圈。游戏结束后,李老师提出,如果以此游戏为载体进行引导,询问学员们会提出什么问题?随后,游戏规则改变,由一名学员作为引导员,其他学员手拉手钻过呼啦圈,碰到呼啦圈或他人的手则游戏重来,游戏结束后进行4F及FVC引导反思,并比较这两者的区别——4F侧重于引导思考,而FVC侧重于主动思考。
李老师以《跟着贝尔去冒险》电视节目片段,观察贝尔如何带领活动、反思引导,阐明引导员应当充当的角色以及应该具备的特质,并讨论了引导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动态反思。
动态反思系利用动态化、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进行反思。李老师先示范,随后,学员们各自选择符合自己心境的照片,并加以阐述说明。最后,李老师介绍扁带及不规则球的使用方法,给学员们提供设计引导反思的更多思路。
学员感想探索组 姚杰老师
这两天的培训让我明白,在体验教育中引导员应该要用发散性思维来进行引导,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并不一样,不可否认任何一个人的思维。
同时FVC、3W和4F在我们的探索课程中是必须用到的,将来的每一次引导我都会用到我们的4F,包括在我的生活中也可以用4F来反省自己。最后祝我们的探索课程可以越做越好,让所有孩子们都喜欢上探索课程。
活动组 邢颖老师
引导并不只是按照套路问问题,更不是指导,引导员在引导过程中除了要注意问题设置,更重要的是要感知回答者的情绪,并给出回应。不论是活动设计还是体验教育理论,他们既是环环相扣,又是需要在既有的框架内灵活变通的,如何掌握这个度,则是需要经验累积。
生辅组 赵子麒老师
体验教育是学生为主题,培养带的走的能力,“渔”比“鱼”更重要。问题的设计需要多做预案,明确你的目的是什么,对于每次的反思结果进行反思,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学生引导反思这件事本身就是自己在引导反思的一种过程。
对于不同目的运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不同的活动是我要继续思考努力的方向。反思自己的反思,成长大家的成长。
泳训组 杨兴丽老师
初步了解了4F、FVC、CBC等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其中对4F理论记忆犹新,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情景模拟,设计问题,以及演练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虽然我在问题设计上,逻辑还算清晰,但是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就需要我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带领学生引导反思,积累了经验。
引导反思的学习之路还很长,我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以致用,最终成为一位优秀的引导员。
德育组 邵啸老师
两天的培训最大的感觉就是时间过的好快,跟大家一起学习很轻松、很愉快、很受益!对于4F、3W、FVC、CBC以及舒适圈等一系列系统的知识,我要做的就是更好的运用这些知识,然后积攒自己的经验,继续参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希望自己早日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引导员!相信明天我们会更好!颁发结训证书
最后,大家拉着扁带围成圈,透过倒数10到0,象征课程的结束前,邀请大家给彼此回馈和祝福。
李老师总结道,此次课程的价值由大家共同创造,这也是体验式学习的精髓,期许大家将所学应用在教学现场,让更多康桥学子受益。最后由学务处廖志强主任,颁发结训证书。廖主任勉励大家:培训只是起点,接着大家一定要去实践、应用,希望学员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亚洲体验教育学会(AAEE)建立的专业引导员认证制度,备受各界肯定。课堂中李老师针对助理引导员、副引导员、正引导员三个阶段的晋程,详细说明实习带领时数的规定、如何撰写申请数据、反思纪录表等,让学员有更清楚的目标,在引导员认证的路途上,有更清楚的轨迹依循,祝福每一位学员都能成为有温度又专业的引导员。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