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做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并于7月9日,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我们随即对《意见》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报道,也引起了家长们的激烈讨论。同时,各媒体也开始为《意见》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发声,今天,小编总结了比较核心的争论问题,本着求证的态度,来与各位进行探讨。
*本文因涉及隐私信息,因此不方便具体透露学校、机构和个人名称,仅作为分析和探讨之用。
实锤:义务教育学校不区分公办民办
小编首先接到的问题就是,国际学校是否属于义务教育学校。很多家长咨询我们说,有某些机构的言论是,义务教育学校仅仅指公立小学和初中。
然而,事实是这个样子的吗?
首先,我们查阅了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发现并没有对“义务教育学校”概念给出明确的定义。
于是,本着“求锤得锤”的态度,小编进行了大量的信息搜索工作。
2019年3月27日,51上私立(sili51)报道了北京市教委公布北京市首批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达标学校,其中有13所民办校进入了达标学校名单,其中,私立汇佳、王府、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等在北京市内比较知名的国际学校赫然在列。
因此,我们首先厘清概念:国际学校的小学、初中部门,是∈(属于)义务教育学校范畴的。
原则上肯定是适用的!
首先,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国际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听从指挥是没有悬念的。但是,一份文件从国务院,经手各地方政府,从省到市再到区,多多少少还是会多样化一点的。
拿北京市各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意见举例,北京市的政策是统一的,然而每个区在宗旨统一的基础上具体内容各有千秋:
(北京市教委《关于2019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的意见》部分节选)
(北京市各区民办/寄宿学校招生政策)
因此,各位家长如果想要确认自己的孩子上学是否会受到《意见》的影响,肯定要耐心等待政策落实到执行领域。“政策的推进实施存在博弈和发散的过程,预计从推行开始至少3-5年大概才能有一个具体效果显现出现。”(来源:草叔消费升级研究)
之前公众号文章因为提出了作为境外课程中“根正苗红”的大热门课程,IB-MYPPYP课程是否将被限制进口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家长的担忧。
作为国际教育的“网红”课程,IB授权学校数量在全球范围内疯狂递增,会不会在中国就突然“被毙”了呢?
(数据来源:探思数据)
小编咨询了一些国际学校的管理层,大部分学校对于《意见》的课程进口问题,是没有太多担心的。为什么呢?
IBO官网认证了国内84所IB-PYP学校和42所IB-MYP学校:
(拥有IB-PYP资质的学校名单)
这些已经获得资质的学校,被撤回资质认证的可能是比较低的。因此这些学校虽然有可能会在小学和初中教授国家课程,但这不影响他们成为IB认证的学校。
退一步讲,那些IB的候选校们,会不会受到影响呢?小编在这里希望各位家长可以观望一段时间。IB的资质审核需要2-3年或更久,在此期间,IBO员工依旧会不断考察候选校的办校情况。
(IB学校授权流程)
退一步讲,即使小初阶段课程被禁止引进,IB-DP课程是独立授权引进的。IB-PYP/MYP课程与IB-DP的区别在于,他们是没有全球统一大考的,同时也没有全球统一的教材。IB的授课方式比较自由,因此真正的“实锤”是落在DP大考,而非前期的PYP/MYP课程。
招生政策是否会落下重锤?
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入学的官方说法,小编在这里给大家一个17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链接,来证明,政策趋向早已有之: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1/201712/t20171211_321026.html
我们讲一下2019年春天北京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的一些情况,小编在这里做一句总结,19年春季的招生政策,更多是在纠正乱象,有的放矢:
刚刚过去的招生季,北京市的家长可谓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在朝阳、海淀等等教育大区,不管是学籍还是招生,都经历了一番“摧残”:
(“点招”校被叫停)
不管是“点招”、游园会等提前招生活动,都是在春季被严密监管的活动。而很多体量较大,较为知名的学校,就成为了被重点整治的对象。但是这股“整治之风”,来得也快,去的也快。
在这里,我们参考家长帮对于招生的一点看法:
总结来看,国际学校目前的招生是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的,除了将面试、MAP等等考核类项目从明转暗以外,其余的招生流程还是正常进行的。因此,此次政策的公布,可能会带来国际学校招生流程的进一步更新,但不至于遭受“毁灭性打击”。
今年的7月1日,一所学校已经率先开放了报名通道:世青开放2020招生通道!新一轮择校大战已经拉开帷幕,家长可以进入相关链接进行了解。
昨天,新学说(NSI-cm)发表了一篇文章:《从“引导”到“严禁”,新政下的民办教育该何去何从?》,其中指出:
“从政策细则措辞的变化可以清晰地看到,无论是对于教材,还是招生细则,从模棱两可的‘引导’到‘实行’、‘严禁’,国家改革教育教学的决心和力度都空前绝后”。“以往发布的2018、2019关于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及其他文件署名大都为教育部、司法部,而此次文件直接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这也更加印证了改革的彻底性。一系列措辞可能使得以往种种侥幸之路彻底封堵。
对于公立学校而言,这样的政策对于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的功效是巨大的,然而,“禁止引进”和“公民同招”对很多拥有着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家长广泛认可的民办双语、民办国际校而言,毫无疑问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在“最严”的氛围下,哪所学校能够“突破桎梏,浴火而生”我们拭目以待。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