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宇
济南外国语学校国际课程中心2019届毕业生
即将入读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数学专业
连续三年获得国际课程中心奖学金
获得RSC3笔试金奖,iGEM铜奖,AMC12 Global Top 5%, BMO1 Distinction Award,Physics bowl Global Top 100, Reginal Top 10……
——周新宇
回忆高中这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经历了高一时的迷茫,对专业方向的不确定;也熬过了高二CIE考试季的压力;同样承受了申请季的紧张、欣喜与失落。高一的时候时间相对宽松,可以培养一些学习之外的兴趣,锻炼自己的能力。刚开学我就选择竞选了班长,锻炼一下自己的领导力。同时,这也让我在短时间内与班里同学打成一片。整个高一期间,我一直没有明确的方向,似乎什么都喜欢。所以我几乎参加了所有的比赛:辩论赛,商赛,RSC3,iGEM,还有UKMT 和BMO。虽然学术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我还是分不清我的兴趣和我想学的专业之间的区别。高一后半段,加上高一到高二的那个暑假,我都在生物、化学还是数学三个学科之间徘徊。我似乎对这三个学科都很有兴趣,但很明显,我只能选其中一个作为我未来的专业。经过和国际课程中心学科老师一次次的交流,加上自己查找一些资料,我渐渐加深了对各个学科的了解。在深入的比较与分析之后,我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志向所在。高一只有数学和经济。数学从来没难为过我,可经济就异常的不友好了。在学经济之前,我写英文作文从来没超过300词。然而经济作文至少得写一页半纸,词量大,时间短,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写多练,没有捷径。在一次次强化训练后,我写essay的速度有了极大的提升。这也直接帮助了我的雅思写作水平的提高。
高二是我最忙碌的一年,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年。选修进阶数学,我学习到了更多数学知识,同时也让我变得更加细心耐心。有时候我会花一整节晚自习,只为做出一道题。做出来的一瞬间,整个人像个傻子一样开心的笑。那种历经千难万险,终将难题斩于马下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让人迷醉上瘾。
高二我选择了数学作为我的专业,原因很简单:数学能给我长久学下去的动力,而不是三分钟热度。而另外两个学科则无法给我这样的热情和坚持,也许这就是兴趣和专业的区别吧。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能够成为专业的兴趣,会一直激励着你去学习;而其他兴趣,只能在某一小段时间内吸引你的注意力。与张磊老师讨论问题也让我受益匪浅。平时无论是进阶数学的问题,还是课外的数学问题,甚至于物理上的问题,我都会拿去和磊哥(我们对张磊老师的称呼)讨论。磊哥非常耐心,他不会直接告诉我解题思路,而是慢慢提示引导我,让我自己去解出答案。如果遇到我现有知识理解不了的问题,磊哥也会告诉我该去看什么书,去了解哪些知识。有时磊哥还会给我讲解一些做题的思想,这些思想在我日后的做题过程中有很多应用。磊哥做题的那种细致,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让我在做题的时候也会多关注是否有没有考虑到的情况。一次次向困难挑战的成功,让我拥有了面对难题的自信。其实难题有时候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且坚持做下去。做5分钟它是难题,但做一个小时它也许就不难了。也正是这种自信,给了我在数学上坚持走下去的勇气。在学术活动方面,高二这一年我重点准备并且参加了UKMT, AMC, BMO1和Physicsbowl。虽然数量少了,但成绩质量却直线上升,这大概便是我找到了方向的缘故吧。
高三是大起大落的一年。我拿到了牛津大学面试邀请,却遗憾地与牛津错过。之前我相信自己有实力考上牛津,但我最后失败了。很多人也相信我能上牛津,而我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那段时间真是我人生的低谷,所幸我没有在这种负面情绪中沉沦太久。毕竟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一直沉沦过去就会失去未来。申请牛津只是对我高中三年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失败并不意味着前功尽弃,只是说我还有不足之处,需要以后努力填补。而我依然是我。我的能力,我掌握的知识,并没有因为错过牛津而丢失。我需要的是肯定自己的努力,然后找到前进的方向,继续在数学的大道上继续走下去。后来MAT(牛津入学考试)的成绩也给了我一点安慰,我考了 87分,同分数段有一半拿到牛津offer。因此,我相信不论在哪里,我都有能力和那些牛津学子一拼。
我的高中阶段的结尾留下了遗憾,但这点遗憾会成为我的动力,支撑我的下一场拼搏,我一定要让我的大学阶段不留遗憾!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