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红楼知音何在
红楼梦
梦回红楼遇知音 宝黛初识犹如故
近日,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柳岳梅教授受西南位育中学“人文大讲堂”的邀请,来到西校区二楼阶梯教室,带领国际部十年级师生们,走进中国文学经典《红楼梦》,通过解读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的文本片段,探寻了一场关于青春和诗意的美学梦境。
柳岳梅老师是上海财经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为韩国德成女子大学中文系、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现为上海财经大学校级核心通识课“《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负责人和主讲人。
首先,柳老师介绍了“宝黛初见”的故事背景:林黛玉离开父亲进入京都,来到有亲属关系的贾家,因而与贾宝玉碰面。柳老师告诉同学们,对文学作品的精读要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深入品味作品的独特之处。柳老师将二人互相打量时的心理活动节选出来一一分析。黛玉看宝玉看得分外仔细,从宝玉的衣着到他戴的小饰件,这样仔细得看表现出黛玉初来贾府的谨慎与小心。黛玉看宝玉“面若中秋之月”,柳老师提示大家注意“中秋之月”四字,比起用“满月”来描述宝玉的面庞,更有一份“中秋月”明亮,更能体现黛玉对宝玉初识时的认同。宝玉看黛玉则从远及近,从粗看到细看,再到走到黛玉旁边细细打量,看了三次。
柳老师带着同学们细细品读《红楼们》宝黛初始片段,把同学们带进小说的情境中,体验曹雪芹描述宝黛两人彼此相识、彼此吸引、彼此认同,是前世木石前盟的情缘,两人初见的一瞬间,由虚转实,化为亲切的熟悉之感,展开了此后牵绊一生的爱恨纠葛。
对两人相见如故的精彩细读,柳教授字字珠玑,向大家展现了《红楼梦》中的宝黛二人彼此之间温暖契合的关系。黛玉与宝玉互相之间的印象,源于没有丝毫封建伦理偏见的判断;宝黛初识——是全书极其美好的一个片断:前世的木石前盟、今世的一见如故。这样的关系、这样的相识是读者们所向往的,是中国经典文学赠给人们的宝贵的情感体验。
最后,柳老师告诉同学们,而作为国际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持有的坚定信心,有朝一日走出国门,希望同学们能够铭记故土孕育的文化底蕴,并将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海外。柳老师用人文讲座的方式,增添了同学们“中国心”,提振了同学们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
特别感谢/王红妹排版/Kate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