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生活
袁澜
小档案
基础信息 Basic Information
姓名:袁澜
IB: 44(满分45)
托福:113
标化:SAT I-1530
大学录取:ED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
兴趣:芭蕾
特点:开朗外向,社交能力强
袁澜在进入高中后很快找到了自己专业方向和目标,十年级就决定要申请商科。她之所以能如此坚定,是因为她常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方式。她不偏科,文理兼修,对商科产生兴趣,正是因为这个专业贯通文理。同时,在她眼里,这样一个常常和人的沟通的专业和职业方向比一个人在实验室处理数据要有意思得多。加之对于大都市纽约的向往,袁澜很快就定下了最符合她自身的目标。
紧张而充实:IB课程的收获
Risk Taker
从徐汇中学考入世外的袁澜并没有经过一个很长的适应期,很快跟上了IB课程的节奏。不过到了最忙碌十一年级下半学期,预估分、G4科学项目、迫在眉睫的标化考试,许多事情集中在一起,还是给了她不少的压力。但正是那段最辛苦的时间,让她真正找到了自己最佳的学习状态,并且能够一直保持,一路延续到十二年级的大学申请。在这期间,她更加自觉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和优势。十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时候,她在三月的SAT考试中没有达到理想分数。从时间规划的角度看,她有两个选择:五月快速解决标化和暂缓到八月再考。她果断选择了前者。于是,每天放学后她先抓紧完成课后作业,到10、11点开始练SAT。在一个月的努力之后,她最终获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
IB学习给袁澜带来很多启发,锻炼了她自主学习的能力。比如,在生物学科上,她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十年级时,她大多是死记硬背,但到十一年级,学了更多内容之后,她发现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虽然十一年级下半学期的生物HL期末总评差一点到7,生物老师依旧给予了她很多鼓励,让她继续对这门学科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她也考虑在大学里深入学习一些营养学相关的知识。
同时,袁澜觉得知识论TOK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她很喜欢课程中“理性”这一章,考试中花样繁多的推理题锻炼了她的逻辑思考能力。虽然老师的考试和作业要求都很高,但是她从中收获颇丰,比如对世界观的重塑、看待事物观念的改变、质疑精神的培养等等。在学习其它科目时,她也能联系到TOK的思维方式,把知识都串联在了一起。
袁澜还很享受法语课,能在世外学习一门一直很喜欢的语言,她感到很幸运也很幸福。她从初中开始就喜欢法语,当时还是法语社社长,而高中课程能让她更系统地学习这门语言,可以说法语是她选的IB课中学得最开心的一门了。
清晰定位:适合的夏校、实习与爱好
在活动选择方面,袁澜对自己也有清晰的认知,因此她并没有去参加那些相对热门却不适合她的活动,比如辩论赛和商赛。十年级暑假,她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布朗大学夏校“女性领导力项目”(Women and Leadership Program)。她的同学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女孩,中国人较少。这个夏校对她有深远的影响,最后她的大学申请主文书也是基于此次经历。她遇见了许多很有想法的同辈伙伴,讨论了包括身份认同、社会歧视、性别平等种种问题。夏校的多个场景和瞬间,令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她发现生活在大多为白人的小镇里的女生,虽然身为白人,但依旧能意识到身边的很多不平等现象;来自印度的学生想要改变印度女孩的社会地位;在食堂的随机采访中,无人能列举出女性领导人,场面尴尬……
同时,在夏校里,她也是第一次在大型场合给英语母语使用者做演讲。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也让她意识到她对公共演讲的热爱。从夏校回来之后,袁澜的心态和性格变得更加积极开放。在各类活动中,她会更主动地去表达自己、与人沟通。
夏校的经历让袁澜意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性别不平等,常被人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有很多女性自己也内化了各种歧视和偏见。她希望能让更多女生跳出思维定式,去打破当下的局面,而不是为固有观念所束缚。
(参加布朗大学夏校Women and Leadership Program)
袁澜把性别不平等的研究带入了她的IB学习之中。她EE论文的选题是English B里的language and culture方向,题目是英语语言中对职场女性的性别歧视(gender bias against women in the workplace)。正是因为参加了布朗大学的夏校,她才选择了这个题目。写作的过程中,她对性别不平等的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查阅材料的时候,她最大的感触便是她看到了大量女性在职场上被歧视的案例(比如,年轻的女医生和女投资人常常不被信任)。她难过、愤怒,深感应该让更多人意识到这种不平等的存在。她的论文着重分析语言中反映出的性别不平等,因为语言通常是人们习以为常的东西,容易被忽视。她认为首先要意识到语言对于性别歧视的影响,然后才能从小事出发,从改变日常用语做起,逐渐去改变更多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袁澜还在十一年级自主发起了一系列名为“Walks of Life”的活动,并将活动内容发布在自己创建的同名公众号上。创立这个项目的初衷是因为她想让自己和同龄人多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多了解不同人的生活状态,让在高中选课、大学选专业及以后的职业规划中感到迷茫的人看到未来丰富的可能性。她利用中介的资源,请到了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医药、咨询、时尚、教育……)给高中生做分享,内容包括介绍一天的工作内容、行业背景、技能需求等,让高中生了解自己是否真正喜欢并适合各类工作。每一次讲座之前,她会发布宣传推文,并在之后收集参加学生的感想,回顾小结整个活动。
十一年级的暑假,袁澜申请了两个商科类夏校(宾大沃顿商学院的LBW和纽大Stern的暑期项目),但都没有录取。她于是决定去找实习。当时她参加了一个健身服饰品牌举办的活动,她便主动去加主办方负责人的微信,把自己的简历发了过去,表达了自己想要实习的意愿。在通过了三轮面试之后,她得到了市场部social media marketing intern的实习机会。在十一年级暑假的一个月中,她参与了编辑公众号,联系符合品牌风格的博主,处理分析数据等种种工作。这让她学会了如何公关、协商,并对市场和商科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舞蹈是袁澜的一大爱好。她从初二开始,每周都会练习芭蕾。十年级大型Charity晚会、校园舞蹈大赛、内蒙古成人礼,她利用学校的平台认识了很多有同样爱好的人。虽然为了演出,她每周花费了大量时间在练舞上,她并不后悔。因为这对她来说是非常放松快乐的事情。
(参加舞蹈表演)
除此之外,在校内她主要参加的社团是GI社团。十年级她是模特,参加了街拍、走秀等活动。而到十一年级,她担任副社长一职,负责社团时装设计杂志的排版和出售,这既锻炼了她的销售能力,也体现了她对艺术与美的热爱。
(GI社团街拍)
默默的支持:父母与学校
袁澜的父母在她的成长之路上给予她很大的自由度,并没有对她提出很苛刻的要求。高中阶段的学习、活动、申请都是她自己主导。她与父母的关系平等,父母在申请季也提供了很多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在学校,她的班主任老师也认真负责,袁澜回想起周一升旗仪式前班主任都会私信每位班上的同学注意穿着。如此像朋友一样的关爱,让袁澜感到十分温暖。
回首在世外走过的三年,袁澜认为学校提供了很多让学生展现自我、挖掘兴趣的平台,让她有机会去发展自己真正的兴趣。以前她觉得自己很内向,上了高中才发现可能是因为初中还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摸索与尝试。高中三年,成了她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并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加充实饱满的过程。
(袁澜与同学的合影)
讲述|DP2019届(4)班 袁澜
图片|DP2019届(4)班 袁澜
采访|DP11(5)班 周彦辰
美编|周雅倩
责编|沈旭琰 吴新贤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