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 | 学生篇
张嘉辰 Jessie Zhang:
通过文化看世界
张嘉辰 Jessie ZHANG
House Aristotle
沪风探究社社长
TEDxQDHS演讲者
上海犹太人难民纪念馆志愿讲解员
《七德生存手册》编辑
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
导语
随着RD喜报的纷至沓来,许多学长学姐早已满载而归。其中,12A的Jessie张嘉辰凭借优异的成绩、丰富的活动以及对文化的热爱揽获了包括藤校布朗大学、TOP10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OP20的莱斯大学、“政治家摇篮”乔治城大学、“公立常春藤”弗吉尼亚大学、“南方达特茅斯”维克森林大学、“新常春藤”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TOP5文理学院明德学院等美国顶尖名校的offer。
她的升学指导吴颖莹老师评价她:“张嘉辰的思辨能力在同龄人中出类拔萃。她对于自己负责的事,从不假他人之手,也不依赖于老师直接给到问题的答案。相反,她就像个采蘑菇的小女孩一般,会请教很多人的看法,然后将各种观点收入囊中,自己慢慢消化后再作出决定。这种独立自主的行事方式,令她自带一股与众不同的成熟与稳重。”
标化成绩
IB预估分42
SAT1550
托福112
IB选课
中文语言与文学A HL
英文语言与文学A HL
数学 SL
经济 HL
戏剧 SL
化学 SL
身份追寻与世界公民
''IB双母语的学习教会了我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IB选课中,张嘉辰罕见地选择了双母语——中文A和英文A。中文的学习带给了张嘉辰自我身份的探寻,而英语的学习则启发了她站在不同角度看世界。语言之中的文学,更是张嘉辰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她在十年级时,就曾经因为一首英文诗歌处女作《Ode to the Moon》在Lunar Mission One国际诗歌大赛上崭露头角,并获得了中国地区一等奖。在十年级的暑假,张嘉辰选择参加哥伦比亚大学夏校的创意写作课程继续追寻自己对文学与写作的爱好。作为当时班上唯一的中国学生,她以文学为媒介,创作了有关一群上海老克勒的英文剧本向美国同学展示家乡独特的文化与历史。
哥伦比亚大学夏校
七德首届诗词大会夺冠
英文诗歌体现了张嘉辰扎实的文学功底,而语文EE就表达了她对文化语境的深刻见解。张嘉辰在EE的写作中选择了鲁迅的《祝福》与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死者》进行对比。两篇小说跨越文化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意象的相似性激发了她的研究兴趣。1910-20年代,中国处于新文化运动,而爱尔兰则在经历独立斗争和文艺复兴运动。张嘉辰在研究后发现,在两个时代背景类似的国家中,两位作者主题类似的作品会折射出各自对于人生和国家命运不同的态度以及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张嘉辰自创短篇小说
Northern Latitude开头
He sat quietly beside her, bare feet swaying in the air as a child would do, staring at the burning horizon which changed from iron grey to dark blue, to pale yellow, to red, and finally, to gold. The color of paradise.
Below the cliff where they sat, glaciers started to crumble. A huge block of ancient blue ice cracked and plunged into the cyan ocean beneath, churning up glittering splashes and mist of snow. In the distant ice field, thousands of ravines cut through the marble tomb of memories as dark grey tearstains, with astonishingly pure blue stream. The river roared all the way down and fell. To the end of the world. The ice rattled along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ir last ivory tower.
遵从兴趣,选择专业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东亚研究是张嘉辰今后想主修的专业,而她对东亚研究的好奇缘起对家乡文化的兴趣。(东亚研究:专注于东亚地区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历史、艺术、宗教的跨学科专业,主要研究地域包括中国、日本、韩国)
作为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张嘉辰从小就对自己的上海身份和城市文化有着莫大兴趣。在高中三年间,她身体力行推广上海文化,创办了我校沪风探究社,并在各种文化推广活动如“一叶知秋”沪风摄影展、人文行走、上海历史知识学术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对于自己的文化身份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她认为,上海人通常都有精确的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豪感,但“上海人”的身份意义却又是模糊不清的。在张嘉辰的大学申请文书里,她以伴随她成长的思南路类比,这条属于原法租界的街道一头连接着繁华现代的淮海路,另一头则延伸到坐落着各种历史建筑的梧桐树深处,正是上海中西交融、殖民历史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定位的共存所带来的文化多元性和矛盾性的写照。这样的城市文化启发了她自我探寻、眼观世界,并努力去实现她作为新一代上海人所承担的衔接这座城市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的使命。
沪风探究社合影
在参与耶鲁全球青年学者Yale Young Global Scholars(YYGS)的项目时,她加入了''Asia in the 21st Century''的主题活动,并研究了之前从未涉猎过的话题,比如:广州的非洲工人和日本的基督教信仰。许多人之前并不理解张嘉辰作为中国人为何还要学习东亚研究,她回应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深入学习这个专业,才能够跳出亚洲,以全局的视角来看待东亚文化。
除了东亚研究之外,国际关系也纳入了张嘉辰的选择(国际关系:研究国际社会之间的外交事务和关系,如国家、政府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涉及话题包括全球化、国家主权、人权等)。当她在YYGS中分析我国“一带一路”时,受到了不同国籍学生的启发。一位牙买加的同学发表了有关文化殖民的软影响的观点,而德国同学则分析了“一带一路”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性。所以,文化交融与思维碰撞更加吸引了张嘉辰在今后研究国际关系。
耶鲁全球青年学者项目(YYGS)
一波三折的申请之路
''属于我的、适合我的一定会得到的''
在收到ED梦校杜克大学的deferral之后,张嘉辰很快就重振旗鼓,并开始意识到也许杜克大学并不是最合适她的学校。为了迎接RD,张嘉辰进行了更深度的自我挖掘来准备文书,“虽然写文书的过程真的很痛苦,经常冥思苦想半天也打磨不出满意的效果,比如主文书前前后后加上ED阶段修改的版本一共改了20稿,但在完成一所所大学的申请材料时,感觉自己逐渐放下了功利心,不再刻意在文书中展示自己的活动履历,而是去享受探索不同学校文化、真诚地和招生官分享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与对事物的思考”。她认为,自己的最大亮点就是丰富的社区服务以及对个体在社群中的定位与贡献的反思。
犹太难民纪念馆—接待以色列驻华大使夫人
在校内,她是《七德生存手册》的核心成员之一。在编撰该书的时候,当时,她仅仅是初来乍到的新生,但她与组员却把受众范围面向了全体七德学子。虽然这个决定大大增加了撰写难度,但是《七德生存手册》却成为了广受好评、惠及七德大众的指南。
在校外,她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的志愿者讲解员。这个纪念馆主要展现了二战时期躲避纳粹迫害的犹太难民在上海的个人生活,通过一件件日常用品如行李箱、护照、婚纱裙等,从微观的生活点滴来讲述宏观的时代动荡与变迁,反映了历史洪流对普通个体的影响。因此,她在七宝德怀特首届TEDx演讲中也发表了自己“历史不是帝王将相的特权,它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成为人类共同记忆的一部分”的观点。
2018 TEDxQDHS YOUTH演讲
张嘉辰坦言,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她最想感谢的是给予过她各样帮助与支持的老师、同学和父母,“感谢你们不厌其烦地倾听我的疑问和烦恼,让我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学会忍耐和等待,并领悟到属于我的、适合我的一定会得到的,能够被录取是我和大学共同的幸运,因为我们找到了彼此的契合点”。
不要害怕去尝试新的课程或活动,也不要随大流参与并不感兴趣的项目,遵从自己的真实想法,把高中三年当作发掘自我的旅程。如果条件允许也请一定要实地访校、尽早构思文书。最后,祝愿学弟学妹们都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拿到梦校offer呀!不管申请之路怎样艰难,都请记住——忍耐生老练,老练生盼望。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