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一大分歧。中国人以勤奋著称,学校里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努力使中国基础教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另一方面,沉重的课业负担亦令国人的担忧日甚一日,驱使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子女移民海外。
西方则讲究‘轻松学习’、‘寓教于乐’。小学生以玩耍为主,初中生学习的时间也不长,直到高中才紧张起来,也只限于升学类学生。大学生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是由于西方大学宽进严出,淘汰率高,学生中学基础又不扎实。
笔者以为,西方观念对于小学教育非常正确。童年本是玩耍的时代,从玩耍和其它各种有趣的活动中吸取知识,增长本领。但同时一定要在语文、数学等方面夯实根基。国内小学过多过难的学习内容,千篇一律的正规课堂教学,过量的家庭作业,课外的奥数、钢琴、补习等等,剥夺了孩子童年的乐趣,对孩子是一种摧残。
中学时代,两方面需要兼顾。过于复杂深奥的学习内容以及难题偏题;教学不讲究效率,简单机械地重复等等,有害而无益。但若过分强调‘轻松学习’,如美加中学作业可有可无,公式不须记忆,随学随忘,其后果也已充分凸显,早已到了改变的时候。
中学是奠定人生基础的黄金阶段,中学教育不成功,必定为今后的深造与就业带来困难,不少可造之材甚至失去成材的机会。总的来说,西方的高等教育较强,但中等教育存在严重不足。两者之间有一道鸿沟,中学为大学输送的人才不合格。
中国与北美中等教育相比较各有利弊。中国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令青少年中的大多数达到了应有的知识文化水准;一代又一代,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但中国智育至上的应试教育,从制度到意识形态自由空间的欠缺,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创造力,亦令他们不堪重负。同时社会下层的教育机会也在日益减少的危机之中。
西方中等教育灵活多样,注重全面发展,鼓励独立性与创造力。然而美加中等教育尽管资金的投入很多,但从体制到教学的过度松散,普通中学和职业教育捆绑在一起的体制,学分制下的开放型管理,以及教师教学投入的严重不足使学生两极分化。少数资质优异的学生得以成功,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但大多数却未能达到应有的知识水平与文化素养。本国培养的人才不足以满足需求。社会下层向上流动的渠道被阻塞,公立教育未能实现其保障社会平等的杠杆职能。
美加试图以一类学校培养各种人才,不但令升学类学生为就业类陪绑,后者的需求亦未能获得满足。但中国中学以一种模式塑造所有的学生,令就业类学生为升学类陪绑也是不合理的。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融合中西教育,取长补短,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是历史必然的走向,也是中外教育界人士的使命与责任。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