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注定要为留美圈画上浓墨的一笔。无论是特朗普政府”闭关锁国“,对于中国留学生的签证百般刁难;还是美国高校纷纷出台针对SAT和ACT的最新政策,写作分数不再是必须,甚至部分大学直接取消了标化成绩要求。
身处在巨大的变革中,每一位教育行业从业者经历了今年的留美圈的跌宕起伏,裹挟在其中,有的从业者逆流而上,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脱颖而出,也有从业者无法适应大起大落,随潮水沉浮。
常青藤精英教育作为留美圈的领头羊,一直通过自己的媒体渠道,用最客观的态度,最专业的语言和最一线的实战经历,记录行业发展变化。在2019年的年初,我们帮读者梳理出2018年过去的一年,留美圈都发生了那些值得回顾的事件。
夹缝中逆风生长的中国留学生。
2018年的元旦,笼罩在对于未来的不确定的阴影下。
在刚刚过去的圣诞节里,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暗示了为防止“经济小偷”盗取美国的知识产权,将限制来自于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的STEM学生。
视为竞争对手的国家,没有指名道姓,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而时任FBI主管的Chris Wray在2月份的一番言论更是让无数留学生们的心比遭遇近年来最冷冬天的纽约温度还低。
每一个中国学生和学者在没有证明他们的清白时候,
都是假定有罪的。
这番赤裸裸的有罪推定论,就这样堂而皇之地从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调查机构主管口中说出,还是在正式的参议员听证会上。
但彼时人们的想象力还不够,一个FBI的主管在人们的眼中还不能代表整个美国政府的态度。人们还有着幻想,认为美国人不可能把中国留学生这颗摇钱树拒之于国门外。
但一切幻想的破灭从贸易战的爆发开始。
当3月贸易战爆发的时候,特朗普一度想要利用留学生这张牌跟中国政府讨价还价。当时的华尔街日报和权威政治网站Politico都发出警告,美国政府即将限制中国留学生的签证数量。
好在美国高校强烈反对,在经过利益相关者——包括总统自己的好女婿库什纳——不断关说,游说之下,特朗普政府只好妥协,退而求其次,针对部分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将原本的5年签证缩短为1年并大幅度提高第一次申请签证的拒签率,更是将所有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程序繁琐的背景审查(check)。
身处在风波中的留学生,看着自己作为一场博弈中的棋子被人用来讨价还价,却无能为力。
而这个不顾一切想要阻止他们来的国家的高等教育业的繁荣,很大一部分建立在庞大的留学生群体带来的贡献。
单从经济上而言,1/3的国际生来自于中国,450,000份工作由留学生创造,120亿美元的留学生经济,更别说学术方面上,50%以上的在校外籍STEM专业博士来自中国,80%的中国博士毕业后打算留美继续做学术。
但在某些政客眼中,留学生人贱言轻,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中国留学生只是他们用来摇钱的工具,一边要赚钱,一边还担心着留学生带来的国家威胁。
你觉得留学生又不是恐怖分子和特工,怎么给美国带来威胁。
但特朗普在18年的8月的一次私人晚宴上说了:
“每个中国学生都是小偷。”
SAT永远是留学圈中的超级话题。从不断上涨的报名费,到《天才枪手》一片中揭露的代考,偷答案现象,都比不上2018年8月北美考试来得劲爆。
在18年的夏天的尾巴,考完SAT的考生们遇见了可能是这辈子最离谱事情——
一个版本试卷的语法,阅读,数学部分完完全全是2017年10月的亚太试卷,另一个版本则重复了17年3月的北美试卷。
是的,你不必需要像《天才枪手》中的主人公穿越大半个太平洋去澳大利亚考试,想要拿高分甚至是满分,只需要静静地把以前的原题做一遍,只要把答案背下来,高分就来了。
至于大家辛辛苦苦交的报名费,College Board没有用来出试卷,那钱都用去什么地方了?
我们做个大胆地猜测,可能用去到处游说大学不要抛弃用SAT作为录取标准之一吧。
是的,你看得没错,2018年,精英大学纷纷走上了去SAT化的道路。
推倒第一张骨牌的是哈佛大学。
3月份的时候,哈佛大学宣布学生不需要提交SAT,ACT写作成绩。引发了一场大家争先恐后地去SAT化运动。
6月4日,耶鲁大学宣布不需要提交SAT和ACT写作。7月5日,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7月10日,布朗大学,7月11日加州理工学院,7月13日,杜克大学,7月19日密歇根大学……
而更夸张的是,芝加哥大学破天荒地宣布,申请人可以用高中成绩来代替SAT成绩作为申请材料。
一时间,SAT风声鹤唳,大有一泻千里的趋势。
2019年,SAT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
在2018年,无论你是留学生,是留学生的家属,甚至是单纯的吃瓜群众,你不可避免地会处在各种自杀新闻的过度曝光下。
我们无意于做个清单,统计过去的一年中有多少留学生从我们这个世界离去。不消费逝者,不往亲属伤口上撒盐,是我们的坚持。
在过去的一年,我们很不幸地发现,身处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群体中,有一定比例的人正遭受着抑郁症的折磨。
抑郁症不是矫情,它是一只隐藏在人内心深处的“黑狗”,在人们最脆弱的时候,将人们拉入无尽地深渊。
然而很不幸,我们身边依旧有不少人,无法理解抑郁症给留学生带来的痛苦,他们认为,这些走向末路的留学生就是矫情。
(某留学生自杀新闻下的评论)
有的自媒体,更是唯恐天下不乱,大幅度全天候地持续报道自杀新闻,造成媒体恐慌。
我们相信那段日子有不少学生接到家长的电话。电话的那头,都是看到自杀的新闻对自家孩子担心不已的父母。
有多少学生接到家长的电话,就有只多不少的在边缘挣扎的学生受到此类新闻的刺激。
是的,这就是所谓的媒体恐慌。这种自媒体的狂欢,给所有留学家庭带来了恐慌和阴影。而这种媒体恐慌的后果,我们是有前车之鉴的。
张国荣自杀后,媒体的过度报道使得不少原有自杀倾向的人强化了自身寻死的欲望,仅仅在哥哥死后不到的24小时之内,全香港有6名男女跳楼自杀。
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对于自杀新闻的报道要克制。因为自杀行为具有传染性,传媒上的自杀新闻更是往往会诱发他人的效仿。
很不幸,我们的自媒体并没有秉持这样的道德标准,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似乎一切都已经靠边站。
新的一年,愿在天上逝去的生命安宁,愿留学生们负重前行。
调查理由:录取过程中限制亚裔学生的录取数量,涉嫌种族歧视。
申诉人:代表156个亚裔团体的美国亚裔教育联盟(AACE)。
这是一场拉锯了近5年之久的角力之后,代表亚裔利益的AACE的阶段性胜利。早在2013年,哈佛大学内部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亚裔的身份与被录取有负相关因素。换句话而言,亚裔学生被录取几率低于其他种族。一年之后的2017年,一个名叫“公平录取学生”的组织,起诉哈佛,违反了人权法案,要求哈佛公开招生数据。之后,多个团体纷纷向司法部和教育部提起申诉,指控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限制亚裔学生录取数。
(某声讨哈佛大学录取不公的组织官网)
从2013年到2018年,亚裔团体一直在收集各项有利证据。终于在2018年的10月15日,哈佛大学歧视亚裔案在波士顿联邦法院开庭。
然而这还只是哈佛大学面临的诸多麻烦中的一件。还记得我们开头说过的AACE么?他们向司法部提出申诉。司法部经过调查之后,明确表示支持AACE,认为亚裔学生的确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保留酌情参与诉讼的可能性。
上了法庭还好,要是连美国总统都怕得要死的司法部都盯上了你,哈佛大学的日子恐怖不好过。
那么,哈佛大学请回答,到底有没有歧视亚裔申请人?
哈佛大学在一份证明亚裔学生被打很低的分数,并被描述成“standard strong”的证据面前表示,这份证据看不到哈佛录取工作中涉及的许多无形因素,坚持自己没有歧视。并且拉来了其他精英大学,包括其余的藤校为他提供背书。这些大学提交了一份联合辩护状,称对哈佛大学的不利裁决将损害整个学术界的多元化努力。
哈佛大学的2018年很闹心,此案的结果到底如何,我们2019见分晓。
One more thing……
14年当第一次亚裔团体控诉哈佛大学对亚裔设下高门槛后,耶鲁大学法学院把所有的入学档案都销毁了。
回望2018年,北美留学圈精彩不断。教育行业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优胜劣汰,从之前的群雄逐鹿的混乱局面,到如今已经迈入到教育2.0的时代。作为教育行业的领头羊,常青藤精英教育在过去的一年里,坚持不懈地原创专业的留学圈文章,陪同无数同学度过了申请季、离别季。
2019年,我们依然心怀热忱。
Raybet比分 课程体验,退费流程快速投诉邮箱: yuxi@linstitute.net 沪ICP备2023009024号-1